所有课程分类 英语课程 政治课程 热门院校专业课程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服装学院 北京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中国美术学院 首都师范大学 江南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中国艺术研究院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印刷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城市学院 热门专业课程 信息与交互设计 工业设计 视觉传达 环境艺术设计 服装设计
榜样力量
2018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交互媒体】方向赵峰考研经验分享


赵峰

本科产品设计

成功考入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交互媒体方向


2018届考生,应届生,双非普通一本考北大软微工业设计系,具体方向是交互媒体。初试331分,政治53、英语53、数字艺术基础110、命题创作115。一周前收到拟录取邮件。

前言:

我的本科专业是产品设计,目标专业交互媒体,算是都在设计类里面进行跨考。我开始准备的比较晚,因为在选择学校的时候比较纠结,所以在真正决定考北大之前我一直都在准备英语,也因为一直没有决定自己要考的学校,所以那时候状态也是相当不好,基本没什么收获。在这里我也要感谢中国艺术设计考研网的赵老师,帮助我解答自身的疑惑。

到了自己真正决定考北大的时候已经是8月底9月初了,而我又是一名跨考生,时间已经非常紧迫了,也正是这时候才真正开始投入到考研当中,但对于如何准备是丝毫没有头绪。当然这个问题可能是许多像我这样的考生共同的难题。我当时也经历着同样的问题,经过仔细的思考,我开始明确自己在跨考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然后决定着重来解决自己劣势的方面。

具体来说就是作为一名从小接触美术,同时具备一定的文化课基础的艺术生,相比较其他三科来说专业一的理论课程是最大的难题,因为和自己本科专业不同,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所以将这一科学好是很关键的一步。所以前期我主要将时间花在了专业理论和英语身上。接下来我就逐一说一说关于初试四科自己的经验。当然,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还望各位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一、英语

作为一名六级没过,四级只考了468的艺术生,英语的学习一直没有懈怠,全程3个半月。这里面我用到的参考书有陈正康英语真题(基础篇、提高篇、冲刺篇三套)、真题词汇分频速记宝典。

首先,关于背单词不是很推荐单词书和直接背大纲。一是5000多个单词里面有很多单词出现率很低,在真题里面也不会作为重要考点考察,我们需要掌握的只有那常用的3000多个单词,但这3000个单词要精确掌握到里面每一个单词的不同词义和用法。二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我发现我自己背单词书的效率非常低,背的东西很难牢牢地记住并熟练的运用。所以在背了一段时间后我就放弃了单词书,我把真题里遇到的不认识的或者词义不明确的单词和重要词组都用一个笔记本记下来,然后定期结合自己所做的真题去回顾,把要背的单词再放到原文中去学习,在不看原文翻译的情况下自己再次阅读,从中检验这些单词的掌握程度。同时还可以把自己在做真题中学到的精彩单词词组背下来运用到写作当中。背单词很忌讳只背不练,所以只有一边做题一边背才能尽快掌握。

关于做题,真题是非常重要的!我在整个考研期间因为时间有限并没有完全做完真题,但是做的每一套都非常认真。在做完真题对答案修改的时候我不会只看自己做错的,我把真题里面所有的文章的每句话都对照解析分析,像上面说的,把自己不会的单词,看不懂的或者很复杂的长难句整理到本子上,对长难句自己练习划分成分结构,然后翻译。并利用闲暇时间多读真题原文,边读边思考,检查自己不会的地方并且培养语感。

关于作文,小作文要准备一些通用模板,掌握不同题型的不同格式,在整理模板的时候养成自己通用的写作方式,这样遇到新的形式也有应对方法,文章写出来也不会违和。同时也要多总结背诵一些出彩的句式和单词的用法,然后就是。自己掌握的知识通过练习才会变成自己的。

二、政治

政治开始时已经11月初了,自己感觉自己开始的比较晚了,准备的时候稍显慌乱,幸运的是比分数线多了三分。总结下来的话还是想说政治一定不要过于轻视,不要准备的太早也不要准备的太晚。参考书:肖秀荣选择1000题、肖四、肖八、徐涛政治小黄书。

关于1000题,我建议时间充足的话还是要做完,因为我开始的时间比较晚了所以我没有做完。从我做的那些来看都是基础的知识点和考点,很适合打基础。

关于预测题,我觉得还是尽可能的多去背,不要放弃。我觉得我能多这三分过线完全是靠着我的坚持不懈。因为自己准备的晚,无论是在考试前一晚上还是在进考场前那短短的十几分钟都一直在背题。幸运的是背的这些题我都用上了,真的是非常幸运,假如没有我的坚持,我也不会在这里分享经验了。

关于卷面,由于政治答题纸是没有格子的,大家可以自己提前在答题纸上模拟,这样在考场上答题时就能做到卷面整洁,印象分还是可以争取一下的。

总之,政治大家绝对要重视起来,不能过于轻视。总分高但因为政治没有过线的大有人在。

三、专业课(手绘和理论)

身为一名跨考生,专业课自然相当重视,学习全程三个半月。参考:除了学校指定参考书,往年真题。

关于理论,在18年考研中《数字媒体导论》这本书已经被《数字媒体技术导论》这本书代替。所以,对于18考生来说这是一个不好的消息,因为你不知道之前的复习资料和复习经验是否还真正有用,只能靠自己总结。这本书的课后习题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要重视起来。同时真题是必须要看的,通过这几年的真题,我们能看出技术方面的考察开始偏向虚拟现实和交互,并注重三维软件和游戏的相关知识。除去掌握真题里面各个选项考察的知识点,课外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专业课的学习方法方面我建议大家要准备笔记本,第一遍先结合已有的复习资料把书中重点勾画出来,在第二遍学习专业书的时候,要在笔记本上用大括号的形式自己总结画出每章节的知识结构,这样十分清晰明了,容易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也为下一次复习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复习效率。

关于专业素养,这也是跨专业考生的主要劣势。在平时我们需要多接触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比如课外书和相关视频资料。自己不懂要多去咨询已经考上的学长学姐或者本科与报考专业相同的同学。要多注意信息的交流,避免一个人闭门造车。

关于手绘,作为一名从小接触美术的艺术生,手绘能力肯定是没有问题的,要去学习积累的只是分镜头、人物设定、场景绘制等方面的知识和素材。但是,对于跨度比较大的同学或者没有手绘基础的同学,手绘一定要提早准备,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间涉及到人物设定、场景绘制、分镜头脚本绘制、交互界面的绘制等等。如果明年情况不变基本上这四个方面就可以应对命题创作里面所有方向。还有就是熟练度的问题,在考场上三小时现场原创对学生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虽然当时我的手绘能力是没有大问题的,但是当时的考试我在时间把控上没有安排好,导致了分数不理想,所以在考场上的时间把控也是非常重要的,并且要整体作画,保证画面的完整性。我建议大家在考前一定要多做模拟,把握好时间。关于我的准备方法就是准备几个不同类型的构图,遇到不同类型的考题就替换画里面的元素,这样在考场中总有东西画,内容方面就有了保障。

四、复试

复试主要考察方向是艺术和技术两个方面,会根据你的选择来进行抽题。我选择的是艺术类,根据这次的复试,我觉得在题这方面考察的还是你知识面,也就是题的范围会非常广所以在复试之前要多做准备,平时多积累。

关于作品集个人认为最好以一个册子的形式呈现,这个册子一定要精心的设计和排版,一来是设计能力的体现,二来会很正式反映出了你的态度。

其他方面,复试时一定要提前想好想要向老师表达什么,要把你想表达的以及自己的优势在短时间内全部展现,所以要避免说一些老师不感兴趣的话题。自我介绍也要认真准备,这也是考察里比较硬性的环节,可能会以英语口语的方式考察。英语口语方面可能还会涵盖介绍作品集、家乡、爱好、本科阶段专业、毕业设计、学习经历等。    

五、感悟

考研的道路的辛苦只有经历过得人才会真正的了解,但是考研真正的困难并不是说英语政治多难学,亦或是专业课多么晦涩难懂,真正难的是坚持,坚持下来的人往往成功了,而那些摇摆不定,最终放弃的人却失败了。所以考研是一场心理战,你最大的敌人就是你自己,不到最后一刻绝对不要放弃。

最后希望我的经验能够真正给予学弟学妹们帮助,预祝大家都能金榜题名!

 

                                                            

                                                            

版权归梦想北大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艺术设计考研网

设计类、艺术类考研培训领跑者!

全国咨询热线

赵老师:13264133280 微信号即手机号 QQ 2248203920

张老师:13120376602 微信号即手机号 QQ 2260273660

陈老师:13426091817 微信号即手机号 QQ 1054309811


2018北大考研网络课程QQ: 97463167

中国艺术设计考研网张老师个人微信号:

中国艺术设计考研网官方微信账号:adkaoyan

微信二维码: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设计考研网梦想北大北大考研培训研究中心

梦想北大官方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129599395

官方网站:中国艺术设计考研网 www.adkaoyan.com

地址:北京海淀区北四环保福寺桥南(清华东门南1000米)恒兴大厦10层E



 

  • 联系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招聘信息
  • 7x24小时值班电话:
    13264133280 赵老师
    13426091817 陈老师
    13120376602 张老师
    京ICP备10000343号

  • 关注艺术设计考研网
  •  
    在线咨询